自在人生自學計劃, 津助課程

香港歷史文化保育


課程編號:
CBMP1056C
上課時間:
A054: 7月18日至9月19日(逢四)(上)10:00-12:30
課程模式:
面授課程(現場授課) *視乎疫情發展,現場授課課堂或改以網上形式進行*
授課時數:
25小時
學費:
$350
課程特色:
  • 面授學習(20小時)
    • 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提供學習教材,由本協辦機構安排授課
  • 輔助學習活動(5小時)
    • 由本協辦機構安排
課程目標

課程重點

介紹香港的歷史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它們對香港人的意義和價值,並提高對本地文化的保育意識。

 

本科旨在介紹香港的歷史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會談及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育狀況,以及它們對香港人的意義和價值。然後,我們會進一步探討香港的保育政策和具體的個人保育方法,以提高學員對本地文化的保育意識。

學員修畢本科後,你應能:

  •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對文化遺產的定義,解釋什麼是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列出其分類;

  • 析述需要保育歷史文化的原因;

  • 詳述香港不同時期(開埠前和殖民地時期),以及具有不同功能(宗教性和公用民用)的建築物及其價值;

  • 分述香港的五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以及保育狀況;

  • 說明香港的保育政策;

  • 從個人以至社會層面,綜述實行文化保育的實際方法。

🔍 學習範疇:藝術文化

 

2024年7月學期報名日期及時間:

(網上報名) 2024年4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時正 至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下午5時正

(親臨中心) 2024年4月22日(星期一)下午02時正 至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下午6時正

課程內容

單元一  歷史文化遺產的分類和保育情況

單元二  開埠前的歷史建築

單元三  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建築

單元四  宗教性質的歷史建築

單元五  由民用至公用的集體回憶

單元六  如何平衡城市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育

單元七  口頭傳說和表現形式

單元八  表演藝術

單元九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單元十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單元十一 傳統手工藝

單元十二 香港歷史文化保育之政策平議

單元十三 保育香港歷史文化由我做起

入學資格

凡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不論性別、學歷、背景、種族均可參加。

相關網站

都會大學「自在人生自學計劃」網站

都會大學「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課程概覽 (上課時間表)

都會大學「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課程總覽-藝術文化 (課程簡介)

課程事項申請表 (申請退款、轉科目、轉上課地點、延期修業、成績覆核、補發學生證、重發畢業證書、重發學業成績表的學生 需填寫此表格)